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8月18日,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主题大会在烟台举行。会议聚焦“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主题,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思路与举措,为各方搭建广阔的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擦亮“品质鲁药”“创新好药烟台制造”金字招牌。
当前,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达到家,生物医药产业全业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总投资44亿元的蓝色药谷生命岛,荣昌、绿叶、石药3个百亿级园区全速推进;获批建设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71个,去年5种新药集中上市,其中山东省3款国家一类新药荣昌生物就占了2款;目前全市在研药械达到49种,未来5年将年均上市新药1—2个,进一步擦亮“创新好药、烟台制造”品牌。
“烟台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主导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培育的产业链之一,全力攻坚突破、率先打样示范。”烟台市委书记傅明先在致辞中说,此次会议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投资机遇等深入交流、共商合作,必将为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山东省副省长江成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山东是医药产业大省、使用大省,烟台作为山东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创新药物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在致辞中说。
会上,烟台发布了《烟台市医用同位素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阶段性成果。该成果由中国工程院赵宪庚、王辰等院士专家团队支持,承接国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城市医用同位素产业规划,对烟台医用同位素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建立优势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总工程师邓建军对医用同位素产业国家规划进行了背景介绍,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潘刚介绍了烟台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规划概况。
“我们将深化‘链长制’,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我们将推出‘政策包’,提供一揽子政策保障。打包推出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4份服务政策,为产业链项目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烟台市政府副市长沈健积极推介省市区三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包”,解读产业发展环境,发出“产业链合伙人”邀约。
会议现场,烟台为年度符合产业扶持政策的荣昌生物、诺康药业、石药百克、绿叶制药、东诚药业、迈百瑞生物、万润药业、正海生物8家创新药械产品、企业兑现奖励万元,年度共兑现1.31亿元。
同时,莱阳市国药高端医药产业园、黄渤海新区迈百瑞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牟平区蓝纳成创新药物、莱阳市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药产业园、蓬莱区奥海大健康产业园、牟平区米度CRO等16个项目在会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约亿元。
此外,会上还举行了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理事会成立揭牌仪式、烟台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发展联盟成立仪式,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云平台二期正式发布仪式,邀请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专业的主旨演讲与主题圆桌对话。
此次会议议程将持续到8月20日,由来自各地的生物医药行业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企业家等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思路与举措,共同开启各方合作新篇章。
生物医药产业是烟台市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步,烟台将大力实施“蓝色药库”重大工程、生物医药产业链突破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工程,打造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全链条要素融合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
本次会议由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共同主办。两院院士,国家部委、学会协会、山东省、烟台市领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投资机构等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市直部门、各区市、驻烟高校、重点医药企业负责人,签约项目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约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