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YMG全媒体记者苗春雷通讯员王贵王英帆
●全市在田.74万亩冬小麦全部完成收获,小麦单产、总产均增长5%以上,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麦收季,我市小麦品种传出高产“最强音”:“登海”在莱州实测单产.62公斤,创全省高产纪录;“烟农”在安徽涡阳实测单产.02公斤,创全国高产纪录,该品种也成为百亩连片单产过公斤的全国首个小麦品种,烟台品种走向全国。
●完成大豆播种13.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2.1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建成12.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1万亩撂荒地。上半年肉蛋奶总产达74.31万吨,“菜篮子”农产品供应稳定有序。
2个小麦新品种创全省、全国高产记录,总投资额.04亿的68个食品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莱阳市大花生产业纳入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上半年,市农业农村局践行“三明三强”要求,锚定市委“1+”工作体系,坚持“”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小麦单产总产均增长5%以上
“我们选用了‘烟农’‘烟农’‘济麦44’等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亩产能达到斤。”今年小麦再获丰收,招远市锦程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桂玲格外高兴。
今年,全市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全力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尤其是针对受天气影响苗情较弱的形势,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推动晚播小麦弱苗转壮、苗情升级。
“我们成立两支博士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科技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的支撑作用,依托市、县、乡农技研究推广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的力量,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小麦稳产增产提供坚实科技支撑,促进全市小麦苗情迅速转化升级。”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
全市下拨资金余万元落实“一喷三防”,实现小麦全覆盖。小麦春管夏收经验做法三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传递我市“三农”工作好声音。全市在田.74万亩冬小麦全部完成收获,小麦单产、总产均增长5%以上,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种子攻坚战”越打越响。全市组建农业新品种“政、学、研、企、推”全链条育种攻关联合团队10个,建设展示示范功能突出、良种良法配套的现代化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1处,后补助奖励新品种10个,向国家种质资源库(圃)提交种质资源个。
麦收季,我市小麦品种传出高产“最强音”:“登海”在莱州实测单产.62公斤,创全省高产纪录;“烟农”在安徽涡阳实测单产.02公斤,创全国高产纪录,该品种也成为百亩连片单产过公斤的全国首个小麦品种,烟台品种走向全国。
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完成大豆播种13.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2.1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建成12.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1万亩撂荒地。上半年肉蛋奶总产达74.31万吨,“菜篮子”农产品供应稳定有序。
市级龙头企业总量实现两年翻一番
“在中国,如果这个果园排第二,没有哪个果园敢排第一!”面对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海阳),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阮树兴点赞道,这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的坚实举措,更是写给中国、写给未来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烟台答卷”。
这是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改造老龄苹果园36.9万亩、累计改造万亩,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今年,全市推动苹果产业1个千亿级和花生与食用油、白羽肉鸡、生猪、海参、葡萄与葡萄酒、粉丝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全省唯一成功争取生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97万头,白羽肉鸡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第四批“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莱阳市大花生产业纳入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双塔食品参评农业农村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通过省级评审。以预制菜为抓手,打造完善“6+1”食品产业链,完成“一图五库”建设,已落实开工项目68个总投资亿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7家,总数达到家,实现两年总量翻一番,国家级、省级、市级雁阵梯队渐次展开。“烟台仙果”商标注册、登记工作接续推进,组织开展烟台市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道暨全国媒体“云”推介活动,“品过世界鲜,更爱烟台红”,烟台这片樱桃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绽放。省农业知名品牌总数再创新高,达到61个,“三品一标”产品达到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栖霞获批建设省级农高区。蓬莱成功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福山、牟平、莱阳分别入选农业绿色发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名单,试点争取数量居全省首位、获财政奖补资金1.5亿元。
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率达到40%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改进乡村治理,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我市坚持“整县整镇谋划、统筹整合推进、片区一体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点上美”到“全域美”。在巩固拓展第一批1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个样板村建设成果基础上,启动第二批13个示范片区、个样板村创建,实施建设项目个、开工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1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分类梯次推进乡村建设,三类村占比从3:4:3发展到42:41:17。3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项目建设19个,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率达到40%。
印发《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年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战役”“春季战役”暨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拓展“三清一改”,聚焦“清脏”“治乱”,推动村庄从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清洁有序拓展。坚持严督实考,印发实施《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检查评估范围及评分标准》,将15个区市个涉农镇街个村全部纳入检查评估范围,采取市直部门评分与第三方暗访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名通报,实行“蓝黄红”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农民增产增收动能加快释放
全市率先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总结推广首批龙口、招远2个农村产权交易流转试点成果,启动第二批牟平、栖霞、莱州、招远4个试点建设。出台《烟台市农业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十三条》,真金白银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粮油作物投保.25万亩、经济作物投保9.87万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9.27亿元。
上半年,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持续巩固全市3.3万户、5.1万名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健全“1+4”防返贫动态监测督控工作体系,监测落实好户人口帮扶。深入实施“”重点镇村帮扶行动,8个相关区市20个乡镇个重点帮扶村74个帮扶项目,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余万元,已完成县级审批,陆续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支持推动莱阳市省级衔接推进区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人才培养、就业带动、乡村治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