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虚拟历史如果苏联不死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请注意:本文中的大部分“史实”都从未在我们这个世界发生过。

年8月20日,对于风雨飘摇的苏维埃帝国来说是个计划中的大日子,几经周折、三易其稿的新联盟条约将在这一天签署,而新条约一旦签署,苏联将被改造为一个松散的联盟国家。然而,历史在8月19日走上了一条岔路,苏共高层保守派官员发动了八月*变,软禁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虽然戈氏本人在*变中扮演的角色有些暧昧不清),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强行中止了新联盟条约的签署进程。

之前读迈克尔?麦克福尔的《俄罗斯未竟的革命》一书,末章“不完全民主的稳定性”中有一节“反事实条件和个人决策的中心地位”令人不禁浮想联翩。所谓“反事实条件”(counterfactuals)是作者在本节中“用来分析转型中的俄罗斯经常出现的在不同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但违反现存事实的那些条件”的陈述,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当初处于决策中心的某个人做了不同的选择,那么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文中写到:

叶利钦自己对独立的承诺也是暖昧和模棱两可的。叶利钦支持主权观念的目的,是以此为手段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最终是成功的*治联盟,以反对苏联国家和戈尔巴乔夫本人。然而,在整个转型期,他对俄罗斯完全主权的承诺是暧昧不清的。过了很久,他声称自己在年3月的全民公决中投票赞成维持苏联。年4月,他积极地参与了关于一项新联盟条约的谈判。只有当年8月危机迫使他采取明确行动的时候,叶利钦在俄罗斯独立问题上的立场才明朗起来。

叶利钦和俄罗斯的反对派对年8月*变企图的反应,就是宣布对所有的苏联国家机构都拥有主权,包括*队、克格勃和内务部。作为俄罗斯新的主权领导人,叶利钦于是向被召进莫斯科的苏联*队发布了*事命令。有足够的部队站到叶利钦一边,使他赢得胜利。然而,假如未遂*变没有发生,那么叶利钦及其盟友会不会推动俄罗斯完全的主权独立呢?

如果八?一九事件没有发生,联盟就可能得以保留,那么世界上将会出现一个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UnionofSovietSovereignRepublics)的国家,这是新联盟条约中确定的国名。虽然在现实的世界中,这个“新苏联”从未存在过,但对于虚拟历史爱好者们来说,真实历史上那些“可能实现而又没有实现的计划”给了他们一个广阔的可以自由发挥的脑洞空间。

下文的内容来自AlthistoryWiki(虚拟历史维基),这个百科站点和另一个名为Alternatehistory的论坛以及DeviantArt上有关虚拟历史的一些内容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脑洞大开的网友们在这些网站上写着画着那些发生在不存在(或者说可能存在或者存在但我们不知道)的时空里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奇异地图与旗帜,如同一个大游乐场。

言归正传,在下文中,AlthistoryWiki的网友们创造了一个名为“NewUnion”的时空,在这个虚构的时空里,八一九事件没有发生,因此很多人物甚至国家的命运因此改变了……这是一段亦幻亦真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当代简史”,在这段历史中,新苏联克服了种种困难,迎来了复兴。

如果严肃地以学术的态度来检视这种可能性的话,那么本文中描述的种种“史实”便显得太过乐观了。苏联的崩溃是内外大环境与*治斗争中关键人物的个人推力联合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增加了这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迈克尔?麦克福尔在《俄罗斯未竟的革命》一书的一段注解中写道:(点击下面的或者文末的广告,也是一种很好的支持)

考虑到叶利钦信奉功利主义的主权思想,还有一件有趣的反事实条件值得思考。如果选举是相反的结果,共和国层次上的选举产生了更为保守的议员,而联盟层次上的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更为激进的立法机构,且或许更有甚至,叶利钦被选为苏联总统的话,那又将会怎样呢?他会容许苏联和平解体吗?甚至时日再往后推,设想一下如果叶利钦在年8月未遂*事*变后立即当上了苏联总统,苏联解体的轨迹会是怎样?

至于新联盟条约下诞生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我想到了一个比较相近的模板,那就是仅存在了三年(-)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塞黑的松散邦联只有两个国家,而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却是由9个国家联合而成的(在虚拟历史中,自治共和国纷纷升格,导致加盟国暴增至34个,而这也是现实中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事)……即使签署了新联盟条约,苏联就不会解体了吗?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先看一看这一乐观版的新苏联当代史吧!如果你对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联邦初期的历史很熟悉的话,对照来看,更有趣味。

如果苏联不死……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当代简史

最近,乌克兰局势的持续紧张令俄罗斯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俄罗斯的前身是一个叫做苏联的国家。苏联解体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于那些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共产主义的终结其实并不能和苏联的终结划等号。在这个庞大的帝国崩溃之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改革,他还想保住联盟,而后者的成果便是原定于年8月20日签订的“新联盟条约”。条约的目标是从本质上改革苏联,即将其从事实上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重组为一个由各个共和国平等组成的联邦。

然而,由于八一九事件的爆发(正好发生在条约签订的前一天),新联盟条约的签订最终流产。尽管*变失败了,但其造成的混乱摧毁了保留联盟的最后一点希望,使得一切都朝着崩溃的方向发展。年12月26日,苏联停止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5个新国家,正如我们所知,苏联解体改变了世界。从今天的视角看,八一九事件可以说这是一次十分愚蠢的行动,这个准备并不充分而且组织混乱的阴谋不仅没有达到其目的(保住联盟)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这使得我们不禁要去想象,如果*变从来没有发生,那么将会诞生一个怎样新苏联。

历史的分叉点

年8月18日夜间,四名苏联高级官员(奥列格?巴克拉诺夫、瓦列里?博尔金、奥列格?舍宁以及瓦连京?瓦连尼科夫)搭乘一架图-飞机飞往克里米亚,他们要去会见正在那里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这些人打算强迫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交给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而后者一旦当权将终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然而*变计划最终胎死腹中,起因是一场事故。当这四位*变参与者搭乘的飞机飞抵克里米亚时,意外发生了,飞机失控冲出了跑道并最终撞毁,机上的大部分乘客(包括这四名官员)当场死亡。

戈尔巴乔夫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宣布将为遇难的四名官员举行国葬,但新联盟条约的签署将按计划进行。戈尔巴乔夫并不知道这四人飞到克里米亚的真实目的,后来当他问起时,副总统亚纳耶夫的回答是:他们是为了讨论新联盟条约签署的事。密谋中的*变实际上已经被取消了。

年8月20日,俄罗斯、哈萨克、与乌兹别克三个共和国共同签署了“新联盟条约”,为新宪法的制定以及联盟的再造铺平了道路,之后又有六个共和国在年底批准了条约,而未参加条约的共和国最终都实现了独立。

*变的策划者们结局各不相同,亚纳耶夫在*变取消几天之后辞去了副总统的职务。直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当年曾参与策划*变的鲍里斯?普戈(现实中此人在*变失败后自杀身亡)才披露了这场失败*变的存在,然而并没有人去起诉这些依然健在的密谋者。

这些密谋者曾经认为*变一旦成功将“拯救”濒临解体的苏联,但在今天看来,最终拯救苏联的恰恰是他们的失败。

联盟的新生

新联盟条约从诞生到签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新联盟条约的起草工作早在年夏天就开始了,为了确定新联盟条约的最终版本,年元旦,苏联成立了一个由各加盟共和国代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但亚美尼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摩尔多瓦并没有派代表参加。

年3月6日,新联盟条约的第一版由联盟苏维埃批准,并送交至各共和国的最高苏维埃进行最终审议。由于没能就联盟*府与各共和国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达成协议,条约第一版最终搁浅,而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一些自治共和国纷纷表示期望升格为加盟共和国,并参加新条约的起草工作。

年3月17日,苏联举行了一次联盟范围内的全民公决,全体苏联公民将就是否支持保留联盟这一议题进行投票,结果77%的投票者表示支持保留联盟。尽管有六个加盟共和国(以及俄罗斯境内的车臣自治共和国)抵制了公决,但戈尔巴乔夫依然批准公决结果。

3月31日,格鲁吉亚举行独立公投,绝大多数格鲁吉亚人赞成脱离苏联独立。格鲁吉亚官方宣布将于4月9日独立。

4月23日,苏联中央*府同九个加盟共和国在莫斯科签订“91协议”,同意将苏联改造为一个由平等、主权的各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协议还确定新联盟国家的国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СоюзСоветскихCуверенныхРеспублик/UnionofSovietSovereignRepublics),依旧简称“苏联”(СССР/USSR)。

(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批准新联盟条约的时间各不相同,红色部分颜色越深缔约时间越早,黑色部分为未参加新联盟的共和国)

8月20日,俄罗斯、哈萨克和乌兹别克的代表共同签署了新联盟条约,年的联盟条约同时宣告作废。新联盟条约的签署标志着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的建立。对此,戈尔巴乔夫表示:一个光明的未来指日可待。

9月5日-25日,白俄罗斯、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以及阿塞拜疆陆续批准新联盟条约。

9月6日,尽管有传言称苏联将强行合并不参加新条约的六个共和国,但苏联在年9月6日承认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独立。

9月21日,亚美尼亚举行独立公投,超过90%的投票者支持脱离苏联。不久之后,亚美尼亚宣布独立。

尽管苏联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新联盟条约的缔结,但乌克兰依然表现得犹豫不决。乌*府表示,他们将对乌克兰是否加入革新后的联盟这个问题进行研究。9月底,乌克兰*府宣布将在12月份举行一次全民公决,来决定独立还是加入联盟。公决的消息公布之后,克里米亚宣布抵制公投,并表示希望留在联盟之中。

9月27日,摩尔多瓦单方面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但其境内的加告兹和德涅斯特河沿岸两个地区表示反对。

12月1日,乌克兰全民公决举行,56%的投票者赞成加入联盟。新当选的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宣布乌克兰将批准新联盟条约并最晚在翌年一月中旬加入新联盟。

12月21日,各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开会,决定成立制宪会议,为苏联制定一部新宪法。

年1月13日,乌克兰成为最后一个加入联盟的共和国,至此所有前苏联成员国或实现独立或加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边界冲突的爆发

当年刚开始的时候,苏联还希望能够与周边新近独立的共和国和平相处,特别是同亚美尼亚。两国刚刚于年12月在德黑兰进行了双边会晤,并签署了德黑兰协议,这个协议将结束亚美尼亚与苏联加盟国阿塞拜疆争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Nagorno-Karabakh,该地区是一个位于阿塞拜疆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聚居区,现实中的纳-卡战争直到年才在国际调停下停火,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共和国)的战争。同年5月15日,苏联与亚美尼亚达成集体安全条约,这也标志着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建立。

然而,苏联同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两个独立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似乎愈发恶化。年1月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爆发了小规模冲突,苏联对南奥塞梯进行了有限的援助,但苏方并不想卷入南奥塞梯的战争,更希望通过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年3月2日,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Transnistria)成为热点,摩方在其邻国罗马尼亚的支持下进入了主张加入苏联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戈尔巴乔夫立即命令对德河地区实施*事援助,并部署第14集团*越过边境参与到冲突之中,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顿河哥萨克的志愿兵开始向前线进发。战争爆发几天之后,加告兹(Gagauzia)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便宣布从摩尔多瓦独立并请求加入苏联。

战争以苏联的决定性胜利而告终,7月21日,摩尔多瓦*队退出加告兹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面临格鲁吉亚潜在*事威胁的南奥塞梯此时也提出加入苏联,年9月23日,苏联接受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联盟。(现实中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去年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

南奥塞梯请求加入苏联后,格鲁吉亚*队于8月14日被部署到了该国与南奥塞梯(SouthOssetia)及阿布哈兹(Abkhazia)接壤的边境地区,苏*则奉命援助这一区域以应对来自格鲁吉亚的入侵。为防止战争爆发,苏方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结束冲突。面对压力,格鲁吉亚被迫接受这一提议,双方在8月底开始谈判。年年底,格鲁吉亚同意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转交给苏联,以换取苏联的经济援助。(现实中阿布哈兹早已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但并不为国际社会所承认,除了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南奥塞梯在今年3月同俄罗斯签订了近乎合并的条约,阿布哈兹、德涅斯特河沿岸、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及南奥塞梯被称为后苏联时期的“冷冻冲突”地区,这四个“国家”都没有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于是他们便抱团取暖,互相承认并维持友好关系,还组织了一个“国家民主及权力组织”。)

南奥塞梯问题虽然告一段落,但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年,摩尔多瓦就是否同罗马尼亚合并举行全民公决,80%的投票者同意合并,但罗马尼亚并不想同苏联发生边境冲突。因此罗方宣布,在年合并实现之前,摩尔多瓦必须放弃加告兹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年12月31日,摩尔多瓦接受了这一提议,第二天也就是年1月1日,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正式合并。

喧嚣的九十年代

年5月14日,苏联新宪法生效,与此同时,新联盟条约不再具有临时宪法的效力。6月21日,苏联举行第一次多*制选举,独立候选人尼古拉?雷日科夫当选苏联总统。

九十年代初的苏联依然身陷在经济衰退的泥潭之中,但居民的生活水准较之以往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同美国、西欧及日本的经济关系也有所发展,苏联正在缓慢地从共产主义废墟中复苏。雷日科夫执*以后,苏联的经济进入了恢复期,工业、贸易、投资以及农业都以这个国家过去几十年间从未有过的速度增长,同样在这一时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交通建设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九十年代还见证了苏联内部新一轮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以及一系列新加盟共和国的诞生。年,苏联*府承认两个处于高度自治状态的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Tatarstan)和车臣-印古什(后改名为瓦伊纳赫/Vainakhia)升格为加盟共和国。

年,阿兰(Alania)、阿尔察赫(Artsakh,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巴什科尔托斯坦(Bashkortostan)、楚瓦什(Chuvashia)以及卡拉卡尔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等自治共和国也被同意升格。

年年初刚过,一些自治体(自治州、自治区)也要求升格为共和国,不少俄罗斯*治家(特别是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对此表示担忧。要升格为加盟共和国的话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人口,但很多自治体并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尽管条件不符,但这些地区依然对升格充满渴望。这个问题最终被提交给最高苏维埃讨论,最终形成了《圣彼得堡协议》。

协议同意布里亚特(Buryatia)、达吉斯坦(Dagestan)、卡尔梅克(Kalmykia)、卡累利阿(Karelia)、科米(Komia)、马里埃尔(MariEl)、莫尔多瓦(Mordovia)、图瓦(Tuva)、乌德穆尔特(Udmurtia)和雅库特(Yakutia)升格为共和国,允许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Komi-Permyak)同科米共和国合并,允许阿金-布里亚特自治区(Agin-Buryat)与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Ust-OrdaBuryat)同布里亚特共和国合并。

年,切尔克斯(Circassia)、哥萨克(Cossackia,苏俄内战期间曾经短暂出现过一个顿河哥萨克共和国,年10月亦出现一个同名的“国家”,但不久便告失败)和克里米亚(Crimea)成为最后一批升格为加盟共和国的自治体。根据协议的规定,自治体的升格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圣彼得堡协议》结束了九十年代的共和国主权大巡游,预防了混乱的再次发生。(主权大巡游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许多俄罗斯内部的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发表主权宣言,或宣布独立或希望与联邦*府平起平坐或希望升格,最终俄罗斯联邦*府通过与共和国、州、边疆区、自治州——除犹太自治州外都升格为共和国、自治区、联邦直辖市等联邦主体签订联邦条约的方式确定了双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俄罗斯的统一,避免了上文中出现的现象)

苏联的*治体制

根据苏联宪法,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是一个基于多*民主的半总统制联邦国家,联邦国家机构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苏联最高苏维埃

最高苏维埃是苏联的国家立法机关,由共和国院(上院)和联盟院(下院)组成,两院各有个议席。

联盟院的议席根据苏联各联盟主体的人口比例选出,由苏联公民直接选举产生。90年代以来,联盟院选举采用的是混合名额多数制,从选区选出的席位与**按得票比例得到的席位各占一半。

不同于下院,每个联盟主体在共和国院的议席是固定的,每一加盟共和国有20个席位,每一自治共和国有10个席位,每个联盟直辖市有5个席位。90年代以来,共和国院的代表由各联盟主体的立法机关任命,而不是由公民直选。

最高苏维埃两院每5年改选一次,最近一次选举是在年3月1日。年苏联进行了第一次多*制选举。90年代以来,苏联形成了三大*并存的局面——共产*、民主*和自由*,还有若干小*在议会中也占有一定席位。

苏联总统

苏联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的最高职位。苏联总统职位创建于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Gorbachev)是第一任总统,目前有四人担任过苏联总统,现任总统是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总统由苏联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年龄在35岁以上并在国内至少居住10年的苏联公民可以被选为苏联总统。总统候选人一旦当选,其竞选伙伴将成为苏联副总统,副总统是总统职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苏联是一个半总统制的共和国,以苏联总理为*府首脑,苏联总理由总统任命。

当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例如死亡、被弹劾、辞职),由副总统代理行使总统职权直到选出新总统,新总统的选举按照宪法规定应在1个月之内举行。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如果一致认为有弹劾总统之必要,则可根据宪法规定行使这一权力。

苏联总统职位正式设立于年3月15日,作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策的一部分,设立总统职位被认为有助于重建联盟。在此之前,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当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成员选为总统,尽管第一任总统是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的,但之后的总统选举都采用了全民直选的形式。

随着年宪法的实施,戈尔巴乔夫宣布总统大选将在宪法生效后几周内举行,而他本人不再谋求连任,不久后他又宣布支持前总理尼古拉?雷日科夫(NikolaiRyzhkov)竞选总统。雷日科夫的竞选理念是“常态化”即稳定苏联经济使其成为一个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同时将延续戈尔巴乔夫“公开性”的社会*策以及苏联的自由化。雷日科夫马上得到了共产*内改革派和一些保守派的支持。年6月21日,雷日科夫当选为苏联第二任总统,同时也是俄国-苏联历史上第一位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雷日科夫*府着手稳定自70年代起便陷入衰退的苏联经济,实现经济增长。雷日科夫的外交*策注重同东亚国家、美国及西欧国家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关系,同时继续支持苏联在冷战时期的盟国向民主*体转变,其*策通常被成为雷日科夫主义。(现实中的雷日科夫年因病辞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后来曾参加俄罗斯总统竞选但落败。)

雷日科夫在年再次当选苏联总统,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反恐战争成为焦点。当9.11事件发生后,苏联马上对美国表示支持。由于宪法规定的任期限制,雷日科夫不能再谋求第三个任期,于是年的总统大选成为两个新**候选人的对决:民主*的亚历山大?列别德(AlexanderLebed)和自由*的尤里?卢日科夫(YuriLuzhkov)。凭借着苏联空*中将的背景以及*坛新星的形象,年轻的列别德轻松赢得了总统大选。列别德就任总统的当月,便发生了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等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实施爆炸的恐怖分子由基地组织提供资金及训练,其所属的激进组织目前正活跃于索马里。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一只由苏联和埃塞俄比亚联合组成的部队投入到了与索马里激进组织的战斗当中。列别德对外*策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