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318031.html莱阳聚焦:情缘,用爱相守——怀念我的母亲
文/孙梅
母亲的婚姻许是前世缘定的,人都没见过,就因姥爷的一声“好!”就成了孙家的媳妇。
母亲年正月出生在莱阳县大夼一个叫牟格庄的小山村,她是家中的长女。五岁时,姥姥领着她去走亲戚,路上遇到一个双目失明的中年妇女,她一边和姥姥搭讪,一边抚摸母亲的小脑袋。随后她对姥姥说:“你这闺女命相富贵!”姥姥哈哈笑起来:“大姐姐你这是说笑呢,庄稼人哪来的富贵?”“大妹子,你一定要相信我话,将来你闺女找女婿得大个五、六岁,将来不愁吃不愁穿。”中年妇女离开后,姥姥并没在意她说的话,一个陌生盲人的话怎能当真呢。
母亲八岁那年,她的大姨来到了家里,和姥爷、姥姥神秘地嘀咕着什么?姥爷一边吧嗒着烟袋嘴一边微笑着点头,只见姥爷猛地吸了两口烟说:“好!”
姥爷说“好!”是有原因的,大姨是来代人求亲的,求亲的老孙他认识,他们都是*的地下工作者,有过工作上的交往。
姥爷长相魁梧,练过拳脚,尤其擅长单刀,耍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远近闻名。他利用货郎的身份担任*的地下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常常将单刀藏在货架里,有时还会带着母亲打掩护。一次,在送情报的途中,遇到了敌人,姥爷机警的把情报塞进母亲的发辫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这件事姥爷没少在老孙面前夸耀过,与姥爷经常联系的老孙自然也是见过母亲,所以委托母亲的大姨上门说亲。
几天后,大姨领来一个穿着蓝色长衫的英俊少年,大概有十三、四岁的模样,少年便是海阳县崖后村老孙家的大儿子。少年读过私塾,谈吐得体,姥爷对少年很满意,这门亲事就算定了。那个少年也就是我的父亲。
虽然定了娃娃亲,但幼小的母亲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母亲想偷偷地扒着门缝看看,被姥姥挡了回去,过去有个规矩,结婚前的青年男女是不能见面的,因而两人并不认识,也没说过一句话。
年五月的一天,母亲领着弟弟妹妹在家门口玩,突见远处驰骋而来两匹战马。是“二叔父回来了?”母亲很兴奋。二叔父(也就是我二姥爷)是华东野战*某部营长,另一个是他的通讯员,他们是去参加孟良崮战役的,路过家乡,回来探望一下亲人。
母亲的二叔父和姑姑都在部队上,母亲就缠着二叔父说:“二叔,这次带我走吧?我要去参*。“二叔父非常疼爱自己的小侄女,还没等开口,姥姥抢过来说:“你都是定了亲的人了,你走了,孙家来要人怎么办?”姥姥的一句话,母亲才知道自己是有了婆家的人,无奈地哭着跑开了。
孟良崮战役,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是,最疼爱她的二叔父(我的二姥爷)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母亲很伤心,参*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
定亲以来,母亲再没有听到过父亲的消息,中间也没有书信往来,因为此时的父亲还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杀敌报国,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些她并不知晓。
母亲没有读过书,但她积极参加扫盲班学习,两年下来便能读书,看报。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干活又快又好。因是家里的老大,不但要照看弟弟妹妹,还能帮姥姥做支前的物品,如*鞋、*服等。有了母亲的帮助,姥姥总能提前完成上级派送的任务。
十八九岁的母亲长得很漂亮,鹅蛋脸,柳叶眉,双眼皮,高高的鼻梁,身后一条大辫子,又黑又亮。母亲去担水时,把胸前的大辫子向后一甩,提水上肩,动作潇洒利落,起步轻盈稳妥,村里后生的目光常常追随着母亲的身影一直到无形无踪,有的人甚至在姥爷家的墙面上画一幅母亲的肖像,表达爱慕之情。姥爷就出来虎着脸吓得年轻后生撒腿就跑,再也不敢来墙上乱画了。
母亲长成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在当时已经属于超大龄青年了。村里曾有老人对她说:“闺女,听说你找了个当兵的,战场上刀枪无眼,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过来娶你?不如去我们家给我当儿媳妇吧!”听到这话母亲狠狠的瞪了她一眼,扭头就走。母亲没能参*,当她知道自己的娃娃亲丈夫是个*人时,她心里透着自豪,岂容他人胡说。
年的春天,姥爷领着一个年轻的*人来到了家里,姥爷和他又说又笑。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是一个副营长,他是回家探亲,顺便到姥爷家商量一下和母亲的婚事,这是父母亲自订亲以来第一次正式见面。
几天后母亲就出嫁了,结婚那天,唢呐声声,一身大红衣服的母亲一进奶奶村就引起了轰动,孙家的小屋里挤满了看新娘子的人,人们七嘴八舌,纷纷的竖起大拇指说:“老孙家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哟,娶了一个仙女般的漂亮儿媳妇。”
没有轰轰烈烈的恋爱过程,没有只言片语,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就成了孙家媳妇,成了一名随*家属。婚后,父亲曾告诉母亲:其实在城里,曾经有年轻的女性向他表达过爱慕之情,也有部队首长出面保过媒,都被父亲委婉拒绝,因为他在老家已有了媳妇。
母亲性格温柔,为人善良,部队家属们都愿意与她相处,有什么知心话愿意找她唠唠,家里常常人来人往。
母亲的心灵手巧在部队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家里买了缝纫机,她会自己看着书,量好尺寸,做出各种各样的服装和裙子,我们兄弟姊妹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做的。
看到我们穿的衣服好看,部队家属都来找母亲做衣服,母亲总热情接待她们,夜里加班为她们赶制衣服。
为了帮人做件活里子的棉大衣,她查阅好多书,反复琢磨。当一件崭新的棉大衣穿在那人身上时,他有点激动地说:“大姐,我找了好多人都没给做好,您的手真巧,真是太感谢您了!”
母亲会做衣服的名声传了出去,她被安排在*用被服厂工作,后调入部队家属制药厂(主要生产葡萄糖)工作并担任班长。
母亲很支持父亲的工作,父亲在*工厂当*代表时,有个阿姨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和她的车间领导闹矛盾,吵得很凶,事情传了出来,她爱人发现是妻子做得不对,感觉在单位很没有面子,俩人回家又吵了起来,她爱人一怒之下把她赶出家门。
看到两人都在气头上,互不相让,为了先让双方冷静一下,父亲把那位阿姨带回了家,对我和姐姐说:“你俩把床收拾一下,今晚这个阿姨就和你们睡在一起。”
这个阿姨住了两晚之后,我和姐姐全身奇痒。阿姨走后才发现我和姐姐身上都爬满了虱子。母亲二话没说,就开始给我和姐姐洗头,洗澡,又用开水烫床单,洗晒被褥,忙了整整两天,总算消灭了虱子,却一句怨言都没有。
后来,从邻居阿姨那里了解到,是母亲和我父亲去做她领导和丈夫的工作,此事才得到圆满解决。
母亲在*工厂工作时,全家人都吃配给粮,配给标准按成年与儿童供给,因为我们姊妹几个还小,所以分到的粮食有限,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几岁的哥哥姐姐都是长身体的时侯,家里的粮食有点捉襟见肘。某一天,姐姐却领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来到家跟妈妈要个馒头给她,母亲与那位妇女简单聊了几句,就把家里刚领不久的五斤大米送给了她。那人走后,母亲就对我们说:“她家还有个孩子吃不上饭,把米给她了,以后你们也省着吃哈。“母亲还表扬姐姐是个有爱心的人,并鼓励我们多做善事,将来会有好报。
母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八十年代初期,刚刚流行喇叭裤,高跟鞋。天生爱臭美的小天性,促使我卖了一双五分跟的高跟鞋,照着镜子,走过来,扭过去,一不小心踩到了不平的地方,脚崴了。
到了晚上,脚脖子肿的很高,我对母亲说:“妈,明天我不去上班了。”“不行,这点伤算什么,我给你处理一下。”母亲很严肃。之后,她拿来一个碗,倒上50度的白酒,用火柴点燃。
白酒冒着蓝色火苗,母亲用一只手扶着我的脚,一只手快速的伸到碗里蘸一点烧热的酒抹到我的脚脖子上,这样反反复复几次下来,感觉舒服了许多。第二天,五十多岁的母亲就把我扶到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走了十几里路才把我送到单位,她对我的领导说:“大兄弟,给你把人送来了,没迟到吧。“我单位领导得知情况后愣了好长时间没有说话,事后,领导、同事都夸我有个好母亲,这么大岁数的人用自行车推女儿上班,真令人感动。
母亲很尊重父亲,什么事情都要和父亲商量。部队里曾在*工厂工作的家属捎信说:“我们都转正了,以后就有退休保障了,后半辈子由国家养着咱,你也快回来开个证明,也可以办理退休。“
当她把这事告诉父亲时,父亲闷闷地说:“不要给国家添麻烦,我能养活你。“此后,母亲二十多年的工龄没有了,成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
父亲离休后,带着母亲回到乡下居住,他们在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蔬菜,还有葡萄,石榴树,无花果等,还喂着鸽子和鸡。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鲜花竞相开放,瓜果满藤,果实累累。
邻里乡亲有来赏花玩耍的,父母亲都热情招待,端水倒茶,两人俨然一对老农民,忙得不亦乐乎。
母亲和父亲一样都乐善好施,无论是街坊邻居还是他们的兄弟姊妹,谁家有困难,他们都慷慨解囊,不计回报。有位邻居,家庭生活困难,农忙季节就把上学的小女孩托付给母亲看护,小女孩放学回家就在母亲家里吃饭写作业,她需要买学习用具或是学费时母亲就直接给她。她的父母感激不尽,就送点地瓜、芋头,玉米过来,每一次母亲都会给他们五六百元。
母亲常对我们说:“与人交往,不要计较得失,胸怀要大。“
母亲这样说,也这样做。在乡下居住时,母亲去商店购物,发现售货员正与同村的一位大嫂争执,母亲先把大嫂劝回家,返回商场问明情况:原来大嫂买了三十斤大米,记不清是否付款了,因此与售货员争的面红耳耻。母亲得知是这么个原因后立即支付了钱款并把大米送到大嫂家中。之后大嫂发现是自己的错误去家里还款时,母亲告诉她:就当我送点大米给你了,乡里乡亲的不要客气,以后遇到事不要急着与人争吵,仔细想清楚再说。
母亲到八十多岁时,虽眼神大不如以前,但她依然不辍劳作,每年都会给每一个孩子包括儿媳女婿绣两双鞋垫。
母亲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影响着我们下一代,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家风。
年正月十四,也是母亲的生日,88周岁的母亲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匆忙,因为疫情,远在上海的我没能回来与她老人家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了我今生无以言表的愧疚。
父亲母亲结缘77年,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62年。母亲生我养我哺育了我,母亲的恩情,我今生今世难以报答,愿来世我还能做您的乖女儿!愿天国的母亲在父亲的呵护下一切安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