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聚焦:崖东夼村六眼井的传说
文/李克宁
富水河有七十二奎,一奎是一个弯儿,一个弯就冲出一个大湾来,它由北方栖霞,海阳进入莱阳境内。第一奎,就在山前店镇崖东夼村西,北野鸡泊村后,名曰:六眼井。
从北而来的河水本应顺笔架山山势向南直去,但在崖东夼,野鸡泊两村之间横卧一座野鸡山,大水只好冲着野鸡山北山根,拐弯再往西冲向龙盘山。一冲一闯,刺出一个六眼井带着一个猪皮湾。六眼井很出名,有话道:“上有跳鱼台,下有六眼井。”
跳鱼台,是清水河的第一个大湾,在栖霞境内。六眼井是富水河的第一个大湾,在莱阳境内。六眼井湾大水深,凉气袭人,水多时,有好几亩大,就是天旱也从来没干过。野鸡山后是陡峭的石壁,高几丈,石壁下有个大洞,水下洞里有六个大窟窿,也有说水下一摆流六个洞的。大洞口石壁有一夹缝,有一庹多宽,往上渐窄直通崖顶。远望象一棵劈开的大树洞,矗立在青蓝的水面上。沿六眼井顺河而下,还有猪皮湾、韭菜湾……。
富水河鱼鳖虾蚧唱大戏。美妙的传说从六眼井开始。
六眼井水下有六个窟窿,个个窟窿里都居住着好多鱼,有一个大窟窿里面住着鲤鱼精,整个大湾都是它说了算。
说有一天,天放大雾露,北野鸡泊一个小牛倌在野鸡山上放牛。他爬在后崖石炕平台边一棵树上往下望,山野蒙蒙,没有一点声音。河水静的象一个大平台。忽然,望着一个大黑汉子从六眼井大湾水里出来了,东麻煞麻煞(看看),西麻煞麻煞(看看),看看四周没有人,它回去了。转眼工夫从水里出来一张漆红的小方桌,两把椅子,放在水皮上,桌子上摆出酒壶、酒盅、菜碟。
啊哟!又出来两个人儿,一个相公,一个小姐,戏装打扮,出来坐下哈(喝)酒。说这是两个鲤鱼精待唱戏了。唱什么呢?唱老包(包公)。河里的水族就是鲤鱼和鲶鱼(泥鳅)能变人,其它的不行。后出来这两个比先前出来那个灵气大。就在哈(喝)酒的期间,小牛倌撩下块石头去,正好砸在桌子中间,扑啦声没有了。
打散了以后,没歇一湾水通红,说那先出来的那个是泥连勾精,叫它出来放哨,看看有没有人,小牛倌爬在树上它没看见,失职,虚报情况,泥连勾有罪了,回去叫鲤鱼精把它杀了。第二天,有人就在大湾沿上,拾上个泥连勾鱼头来。
胶东人啊,兴唱京剧和吕剧。演剧时,小姐相公是两个主角儿,设宴哈(喝)酒是最吸引人的一场戏,相公才子多情,英俊潇洒,小姐花容月貌,含情脉脉,锦缎花簇,美酒琴音,悠悠情怀,水族们也看好了,它们总选这一场戏演。人羡慕神仙,水族精气羡慕人哪!据说,唱这台戏的两个鲤鱼精和泥连勾开始在清水河上游的跳鱼台唱,后来上了五眼山,这又到了六眼井这来了。真是:
五龙汇涨震天响,龙腾大水入海洋。
鲤鱼跳跃过龙门,虾蟹扣洞鳖占湾。
细雨蒙蒙水面上,一张方桌把戏唱。
红鲤娇艳扮新娘,黑鲤雄姿作新郎。
牛倌惊散鲤鱼宴,鲶鱼失职遭了殃。
鱼骨浮出参红浪,可怜鲶鱼把命丧。
岸上水中无两样,有兵有将也有王。
千古水事传美谈,人和自然悠情长。
五龙河有大湾的地方,多处都有这个美丽的传说。说在哪里你也觉得是真的。你去看看那地方,有鼻子有眼,还都是演到半中腰叫人惊散了。
关于“鲤鱼精摆桌唱戏的传说”在五龙河一些著名的大湾里都有这个传说,出现的频率很高。
野鸡泊在野鸡山前,因按疃时山上落了一片野鸡,山得名野鸡山。野鸡山,前坡平坦后坡陡,直上直下的石壁几丈高,下边就是“六眼井”,大洞石夹缝直通到山顶。从山北河那边看,这山如一摞石板,凌空平放,忽然哗啦倾斜歪栽到河中间,挡住了奔流南去的河水,那水来直撞石壁,刺出一个“六眼井”。这里一冲一弯西去龙盘山,又刺了一个“猪皮湾”,向南一转又出一奎叫“韭菜湾”。经过三道弯,奎了三奎水才平和下来。
六眼井洞口在野鸡山北山根石壁下,那角度终年不见阳光。无论天涝天旱,水多水少,沙不进六眼井,沙在洞外几丈处就停住了,围出一个圈,洞里面老是宽敞。
传说这洞里水道通南海是真的呢。
这里的人勤快,自古就会做买卖,北泊子有个人,是个小伙子,头一天瞎黑赶驴上南海驮咸盐,一百八十里地,来回三百六十里地,一宿回来了呢,赶哪走了?赶六眼井去了。说,第二天清早起来,他疃有个人上山在六眼井西小道上看见了,小伙喜嗞嗞地吆呼,赶牲口“驾”!小驴一颠颠了跑,驮了盐。问“上哪去?”说“去赶集卖咸盐。”
“你本夜来瞎黑才走啊,哪么一刻回来了?”道说:“我从六眼井去了,夜来瞎黑走到这,一个白胡子老头划个船吆呼我说:‘小伙计,来,赶这走,赶这走近便。’我牵驴上船,载我进洞,啊呀,洞里有大厅,里头有宝器,花园儿。有人领着,看看行,不让在那停,花儿鸟儿树啊,还有小河啊,都有,再出去又是一片水铮亮。他划船把我送到边,上岸,啊呀!一流小大道通南海,道边桃花才开来,山里麦子通绿,你说捏是哪场?你说捏是那场!一遭没赶那走。咱山这面是黑日,那面是白天。我赶着小驴硬跑。老头说:‘你快点走,回来等我再送你回去。’没歇到了,驮上咸盐回来了。他还在那等了我。我牵小驴上船,他又把我送回来了,三百六十里地,一点没觉累。”这个人听了很喜奇。
以后,疃里有六个小伙儿听说了,大清早,跑湾边吆呼老大爷,说老头又出来领进去了。这么些人,一起赶小驴走,说从六眼井进去了。赶着小驴流小河边走,驮着盐一天超乎就赶回来了呢!
那时啊?说是老秋了,地里的庄稼都拾掇完了,到南海驮咸盐挣个零花钱。你信不信?不信,六个小伙子,人家可一天回来呢。
沙,不进六眼井。你样撩块石头里头,老半天落不了底,湾深。一般的人走过去怪害怕的。里面有的是鱼,大的有红鲤、鲶鱼、嘎鱼、鲫鱼,小的有白漂、花刺、黑穗子……。有会浮水的,进去摸鱼,下去一会儿,手握着,嘴扛着就上来了。有大胆的,就进洞,洞里有个窝漏头,再拱过去,里面的石硼底比外面高,能站起来,露出头来就能喘气了。两边还有块石硼象铺炕样,累了,还可在这歇歇,不过这不是原来的,是后来人工铲的。
老人传说,当初西野后姓姜的,是坐窝的民,那时朱洪武发兵征北,杀绝了人芽。他拱里头趴了,从外头看不见里头有人,洞里有块石硼,他老是踏那,抓着石壁牙,时间长了不抗劲啊,官兵走了,没有人了,他想出法子来了。他是个石匠,家去含钻子、锤子来,把那块石壁不平的地场铲平了,铲得哄铺炕样,再进去,就能落下脚,能坐开了。
也有说,当初那阵反乱,六眼井北面小叶家泊有个姓安的人,会水,把他的家眷都搬在六眼井里。兵来了,都含的刀、枪(长茅),要杀。别人进去吧,都不会水,进不去。姓安的就在那趴出来了。
说那时胶东就剩三家人家,六眼井一家,叶家泊一家,西面那有一家。这一家就闺女妈母俩人,就在炕洞里趴出来了。那就杀好几天了。有个小年轻跑到这村,进这家院子里,真饿熊了。母女俩见小年轻来了,她们就往炕洞里拱(爬),在洞里听着不是个杀人的,就出来了,说:“你进来吧,在俺这趴着。”那时才揍(做)熟饭,说:“把饭掇(端)进来吃吧。”以后出来,这个小年轻就和这个闺女结婚。说,这个人就是在六眼井趴出来那个小伙。
六眼井湾大、深,他救过人,可从来没淹死过人,人就怪稀罕它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