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10级风+雷电!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莱阳市穴坊镇围绕地理环境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围绕产业做文章,提高农民收益,壮大村集体收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本期《三农热线》节目邀请到莱阳市穴坊镇相关负责同志做客节目,分享他们在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自我突破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主题宣传由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乡村广播联合推出。
本期做客嘉宾:
莱阳市穴坊镇*委副书记、镇长刘殿山
穴坊镇*委组织委员于超
穴坊镇龙潭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榉元合作社理事长孙光法,
穴坊镇望埠村*支部委员、鹏丰合作社理事长吕纯涛
穴坊镇位于莱阳市南部,*海丁字湾畔,东靠烟台西与青岛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是莱阳市“两区一带”总体布局中连接五龙河滨河产业带与丁字湾滨海新区的关键节点,更是推动莱阳与青岛融合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穴坊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生态立镇”战略,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特色鲜明。穴坊镇是莱阳市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农作物种植品种广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2万亩,其中粮食总播种面积14.7万亩,蔬菜类总播种面积1.1万亩,瓜果类亩。依托五龙河,建有多个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躬家庄绿茶生产基地,年产*瓜、西红柿、韭菜等各类蔬菜2万余吨,打响了穴坊蔬菜绿色“无公害”的牌子。
支柱产业渐成体系。穴坊镇以轻纺加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为重点产业,区域内有规模型以上企业4家,小微企业32家。通过不断扶持引导,以德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永丰服装、赛隆鞋业为主导的机械、纺织加工制造和以永丰食品公司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带动周边产业同步发展,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十足,正以新的理念和思维,升级传统产业、拓展蓝色经济,依托区位优势,招大引强。
特色旅游潜力凸显。一是特色旅游业前景广阔,境内有富山龙王庙、娘娘山等旅游景点;有湿地公园、滑雪场、南海垂钓场、五龙河入海口等休闲观光点,有成熟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便捷、安全的配套设施,是全市仅有的两个省定“旅游强乡镇”之一。二是果业发展具有优势。穴坊镇大力整合果业种植资源,以点带面,全方位突出优势特色。位于东杜林头村的百果园生态农业采摘园,集旅游、休闲、采摘以及户外活动于一体,园区占地面积达到亩,由有机蓝莓园、绿色草莓园以及猕猴桃园三大果园组建而成。
龙潭庄红薯是龙潭庄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的烟薯25号,是烟台市农科院通过杂交技术选育而成,曾在年获全国甘薯竞赛活动食味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它的口感“软、糯、香、甜”,是最适宜烘烤的地瓜品种。
望埠蜜桃是望埠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的“映霜红”,是秋桃的一个品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套袋技术,不打农药,加上秋季气温下降,减少了虫害,种出来的蜜桃饱满水嫩、甘甜多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西躬家庄茶叶是莱阳市穴坊镇躬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绿茶。该村的茶树种植全部使用大豆和农家肥等优质有机肥料,茶叶中不含金属和化学残留,具有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特质。
近年来,莱阳市穴坊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部署,聚焦乡村振兴发力攻坚,围绕“兴业富民生活美、生态宜居村庄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因村制宜,开展精细化打造,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丽新家园。
第一方面,穴坊镇围绕产业做文章,坚持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推动“生态美”向“发展美”转变。积极培育*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作为全镇“一号工程”,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落实,全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通过支部主导、村民自愿参与,重点打造出南蒲、望埠等*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努力形成全面推进、多点开花的工作局面。目前,全镇48个村已有34村成立了*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亩,入社群众户,形成了蜜桃、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品牌12个。合作社成立后,我镇充分利用果业种植资源的优势,鼓励多元化的产业模式,通过“采摘节”、休闲游等等,将合作社发展壮大。例如望埠村*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举办的“望埠桃花节”,提升了望埠桃子知名度,带动桃农增收50万余元。
第二方面,穴坊镇坚持打好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推动“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多年来,全镇通过开展“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杆线序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为目标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处置等重点工作,使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镇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已全部实现提档升级,“户户通”等民生工程也已全部结束。同时积极探索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村庄环卫一体化发展,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由节点向全域、由单项向综合、由整洁向美丽整体提升。
第三方面,坚持打好文化振兴攻坚战,推动“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一是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婆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二是定期举办“望埠桃花节”,庆七一、庆十一文艺汇演和广场舞、象棋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三是高质量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8个村庄实践站的打造,开展“暖心送粽、情暖穴坊”“永远跟*走主题演讲”“守护五龙河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镇铺开。
在美丽乡村打造过程中,一是建设工作推进常态化。由镇上成立的美丽乡村建设督导小组,对各村美丽乡村打造工作进行单项管理,就是说,对每一项工作包括户户通、绿化、保洁等等列出台账,对建设相对滞后的村庄实行“销号”管理,对重点打造村庄进行观摩评比,现场验收,及时反馈问题,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考核奖惩,巩固原有建设成果。
二是干部群众参与广泛化。结合*建融合区发展,将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包帮驻村,发动群众进行卫生净化、庭院美化、门前亮化,强化村民自治作用。建立《穴坊镇环境卫生考核办法》,每个村划分区域范围,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巡查,防止反弹,村委会与各户签订了环境卫生责任书,有效增强干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规划管理规范化。把规划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通过争取帮扶资金、村企结对共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以基础设施整合提升、传统村落优化改造、外围形象彰显特色为重点,因村制宜实行差异化建设,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品”,努力实现示范提升,连片打造,区域联动的良好局面。
山东乡村广播《三农热线》是与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兽医局、省海洋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司法厅及省直涉农部门联办,关于农情、农经的三农*策信息节目。邀请*府相关领导、农业领域权威专家及农村最先进生产力代表做客直播间,通过对典型榜样型案例的剖析,生动转达*策信息,服务“三农”发展。
节目每天13点至14点直播,晚上21点30分至22点、凌晨2点至3点重播。
山东乡村广播《三农热线》通过融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节目音视频同步直播,配合短视频传播等方式多方位立体化传播,丰富了传播途径,精准定位转播人群。
田园
款款
丁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