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逸事传说周氏与老槐树 [复制链接]

1#

数百年来,在留村流传着关于老槐树的许多美丽传说。老槐树是留村的标志。它是何人所值?植于何时?它与周氏有何渊源?至今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关于老槐树的传说却在周氏家族中代代相传。每当人们茶余饭后,谈论起周氏家族那些历史往事,总会不时提起老槐树。

周氏宗祠与千年古槐

即墨大留村千年古槐

即墨大留村古槐2株,位于即墨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大留村中心幼儿园门前两侧。西面一株树高10.0米,胸围3.95米,树冠东西向10.5米、南北向12.0米。主干自顶部中空到基部,西北方向主枝自基部向上至3米处中空,东南主枝只有下端韧皮部,用水泥杆支撑,长势濒死。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传说该树生长旺盛时,浓荫可遮盖平方米的操场。东侧的一株树高2.0米,胸围1.96米,树冠东西向1.0米、南北向2.0米,早年曾遭过一次雷击,西面的树枝被劈去,当时驻身于树中的一条蛇也在雷击被电死。树干枯空,树头损失,长势濒死,由老树干萌发新枝。传说树龄余年,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大留村中一心幼儿园原处是座庙宇,庙宇建于明代初期,这2株槐树都是建庙时所植。

相传元末明初,战乱频繁,即墨地方人们为躲避战乱,有的逃去外地,有的被乱兵所杀,人口锐减。明朝建立初期,洪武六年夏,倭寇入侵即墨、诸城、莱阳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当地民众多被害,这使本已人口稀少的即墨更加荒无人烟。明王朝为巩固海防,发展地方经济,颁旨从中原地区和云南等地大批移民,调拨*队,在沿海地区设立卫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周氏始祖周安住被朝廷选中,加入到了移民大潮之中。此时周安住四十多岁,正值壮年,与妻小即将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河南省汝南县,十分的不舍,难离故土。他深知,这次移民外地,可能将永远也回不到故乡了,所以对家乡充满留恋。在临别之时,他从家乡村边的大槐树上摘下一捧槐树种籽,并从地里抓起几把泥土,系在腰间,以作为对家乡永远的怀念。

周安住是留村周氏的一世祖。元末战乱频发,即墨人口大减,明洪武六年()夏,倭寇入侵,烧杀劫掠,即墨、莱阳、诸城沿海居民多受其害。朝廷颁旨移民,周安住率家人由河南省汝南县迁居留村。洪武二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奉旨建鳌山卫,因其父中山王徐达与周安住为好友,遂率父老迎徐辉祖于家中款待,徐辉祖赠田数顷,周安住感谢徐辉祖赠田之德曰“留君之泽,未有艾也。”并定村名为留村而世居于此地。

周安住随移民队伍来到即墨留村,他见本地风光秀美,山清水秀,见此地东倚龙山,北靠盟旺山,前有发源于莲花山的小龙河,西有发源于盟旺山的小西河,深合倚山环水易居住的风水学说,实乃兴家立业的风水宝地,便在此地定居住下。

安居之后,周安住审度地形地势,他发现所居地是一个两头高,中间相对较低的地形,恰如一艘昂首驶向东海的大船。周安住便将随身携带的槐树种籽分植于东西长不足百米的大街旁三个地方。并分别将家乡的泥土分盖于树籽之上。来年春天,三株槐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特别是中间一株,由于紧邻村南大湾,湾中则集聚了村中所流出的雨水,所以生长更加茂盛。数年间便长成了参天大树。宛如留村这艘大船上的巨大桅杆,迎风破浪,驶向远方。

据年版《周氏族谱》记载,在即墨市有58个村庄,崂山区、城阳区有8个村庄、胶州市有1个村庄、莱阳市有2个村庄,及青岛市内各区,远至东北三省均有周氏族人居住。

岁月流转,斗转星移。周氏的先人们一代一代的传承,老的面孔逝去,新的面孔诞生,而与周氏先祖一起走过历史沧桑的小槐树日渐枝繁叶茂,长成了树干巨大,树冠宛如巨伞的参天大树,也由人们口中的小槐树、大槐树而变为今天的老槐树。

它采日月光辉,吸天地精华,渐渐的有了灵气。被人们称为槐仙。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到老槐树前许个愿就会好,如果伤了筋骨,用槐树枝烧水洗脚,则可消肿止痛。夏日,人们在树下纳凉,不管气温多高,总是凉风习习,而在树下做个小生意,小买卖,则更是惬意。不管卖价多便宜,事后算账,总是赚钱,人们认为这是槐仙在帮助人。老槐树树身已中空多年,小孩子经常钻入其中玩捉迷藏,笔者小时就经常在树身中玩耍。后村中老人怕树中有蛇类栖息伤到小孩,便在树洞中设一灵位书:“槐老神仙神位”。据传树上曾住一只白貉子,每当夜深人静,便从树上下来在空地上跳舞,后变为一位白衣美女提桶从南湾中提水,人们说,那是老槐仙的丫环在为老槐树浇水。

有一年,周氏一位青年在京城做生意,年关将近,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晚上偶遇一位白胡子长者,老者说:“你是大留村人吧,咱们是同村,你能为我办件事吗?”青年纳闷,便说:“你怎知我是留村人,你贵姓,所托何事?”老者说:“我姓槐,你回去后,跟村里的管事人说,我年老体力不支,请他们给我做根拐杖吧。”年轻人回村后把信捎到,村里人都很纳闷,留村人都姓周,没有姓槐的,人们便猜测是否是老槐仙所托,便到树下观看,发现老槐树向四周伸出的枝桠已托不住树枝的重量。人们立刻去山上采集石条,立于枝桠之下,托起下垂的树枝。当晚老者托梦给青年人说:“孩子,你言而有信,不愧为周氏子孙。”

老槐树被周氏当做神仙敬奉,它掉下来枯枝,无人捡回生火做饭,生怕得罪槐仙而遭报应。据说当年有一地痞逞能不信,当众蹬梯子锯槐枝,结果树枝锯了不到一半,突然,狂风大作,梯断锯折,树枝断落下来,正好插于地痞胸口,当场气绝,自此再也无人敢动老槐树的枝叶了。

老槐树处于留村的中心地段,它既是留村的标志,也是留村的风水所在。周氏家族数百年来由农耕之家走上科宦仕族的历史,它是直接的见证者。而周氏家族所培养的功名人士多数都居住在它的周围。著名的“百步三进士”,“一科双进士”的住地就离老槐树仅数十步之距。明清两朝,周氏家族的八位进士,一百四十余位官员的家离老槐树也大都不超过百米。

大留村全貌老人们常说,周氏家族的绵延昌盛与老槐树的庇佑是分不开的,周氏家族从明初的农耕之家,而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门望族与周氏家族一贯重视文化教育、族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与优美的居住环境,良好的人文关系,优良的家学门风息息相关。愿老槐树枝繁叶茂,永葆长青,伴周氏家族绵延昌盛,兴旺发达。

文/图摘自《大留村志》

千年商都泉海即墨这个地方真有料……墨城有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