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烟台各区县的前世今生,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复制链接]

1#
云南家长6月1日起 http://www.cbeiyao.com/mfhz/4268.html

来源:知乎作者:谬谬和谋谋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蓬莱市与长岛县划入烟台市区,变成蓬莱区?

这一举措除了有助于推动烟台地铁和烟大跨海通道的建设以外,也将标志着烟台重心的进一步西迁。我花了一周时间收集了大量资料,从产业、历史和城市规划方面分析蓬莱长岛划区的意义,以及烟台市未来可能的出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来看看烟台市历年的GDP情况:

该表出自年烟台统计年鉴,我已将生产总值和构成比例合为一表。烟台市大约自年起,生产总值便超越济南,成为仅次于青岛市的全省第二。从表中可以看出,烟台产值的崛起依赖于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稳中有序的提升。但在年后,烟台的第二产业增速放缓;年,第三产业的增速也开始放慢,这引起了经济增速的总体下降。至年时,济南已经以微弱优势反超烟台,成为山东第二。年初,莱芜市并入济南,使济南彻底坐稳第二宝座,烟台一年半载是超不回来了。

那么,对烟台有决定性贡献的第二产业产值,又具体是由哪些地区贡献的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烟台统计年鉴的大量数据表中,整理出了以下信息:

数据来源于烟台统计局年发布的统计年鉴

整个烟台市境内的所有县区中,生产总值最高的当属开发区,占全烟台的18.73%;其次为龙口,占15.62%;第三为莱州,占10.16%;第四为招远,占9.85%;第五为蓬莱,占6.76%。以上五地区占了全烟台的61.12%。

这还没完,第二产业占比的前几名分别为开发区24.99%、龙口市17.94%、莱州市10.3%、招远市10.24%、蓬莱市6.81%,以上五地区占全烟台第二产业产值的70.28%。

第三产业占比的前几名分别为龙口市14.48%、开发区14.04%、芝罘区11.88%、招远市9.57%、莱州市9.29%、6.35%,以及市直的8.37%,以上7地区合计占全烟台第三产业产值的73.99%。

可见烟台市的主要产值集中在烟台的西侧,四成的人口贡献了六成的生产总值。

再看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数据,这我们得对着地图来讲:

烟台范围内人口最多的是莱阳和莱州,均超过80万人。莱阳是胶东半岛正中,坐落于“前有照后有靠”的平原地带,是个典型的农耕文明聚落,人口人,建成区面积42.96平方公里;莱州则是自古以来胶东治所,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同样有山有河、位于平原地带,有海运之利,又不完全贴在海边,人口人,建成区面积52.94平方公里。两者乍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莱州的产值是莱阳的两倍之多,莱州的三个产业均远高于莱阳。莱阳市区距离海岸过远,没有自己的出海港,由于位置太过中央,距离沿海大港烟台、青岛都很远,但平原广阔、人口众多,非常有发展前景,莱阳有个*用机场,如果能建一个民用的,估计可以大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莱州

莱阳

人口排第三的是芝罘区,有人,芝罘是上个世纪的烟台老城区,拥有绝顶的95.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坐拥芝罘岛、烟台山一大一小两处天然良港,但在烟台15个区市里只占6.44%的产值,仅仅是个平均水平。芝罘区就像它的城中村所城里大街一样,古香古色,缺乏活力。

芝罘

再往下是海阳市和龙口市,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都是沿海城市。两者相比,海阳市的山地比较多,人口人,建成区面积34.44平方公里。龙口市是个二合一地区,西边是龙口,东边是*县,加上北边新建的居住区,一共有三片城区。龙口市有人口人,建成区面积34.44平方公里,44.6平方公里。*县的地形与莱州极为相似,同样依山傍河,而且有比莱州更适合建港的龙口港。海阳和龙口的产值差距则十分悬殊,几乎是四倍,这便是“被人遗忘”的胶东南吧。

龙口

类似的情况还出在威海的乳山。出了海阳往东北约30公里就是乳山,乳山的地形像极了微缩版的青岛,空地面积不小,地形也不错,很像青岛,只是水浅不能建大港。有人口人,建成区面积35.75平方公里,却只有亿产值。若是青岛没被德国强租,没准也是同样的处境。我把地图贴出来,东北是乳山,西南是青岛,你们看乳山的地势像不像个小青岛(其实乳山南边有一个小岛名字就叫“小青岛”):

青岛、海阳、乳山

继续说回烟台。50万人级的城市分别是栖霞和招远。栖霞是胶东半岛少有的不沿海城市,它的城区位置非常古怪,毫不夸张地说,位于一处山沟沟里,简直像西南地区的小城市似的。栖霞的城区是南北走向,东西都是山,中央有一条清洋河,由于河床缺水,河道已经被填得差不多了,北边汇成了庵里水库,后改名长春湖。栖霞南边的丘陵带也谈不上是什么好地,但栖霞的苹果非常有名。与山沟沟里的栖霞城区相反的是长春湖东北方向的栖霞郊外及开发区,这里反而是一大片不错的山谷,可利用空间比栖霞城区大得多了,但开发区与栖霞市区的距离又很远,大约有30公里。栖霞是中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年曾有户籍人口66万人,如今剩下人,还有许多人背井离乡到其他城市生活。栖霞的建成区面积是烟台内陆地区最小的,只有17.1平方公里,毕竟空间不足。和平年代的城市需要四通八达的交通,栖霞这块用于躲避战乱的风水宝地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好用了。

栖霞

招远市位于龙口和莱州之间,东边直线约40公里就是栖霞,实际上相隔数道崇山峻岭。招远的地形有些类似于莱阳,但流经招远的河也已经干枯的不像样了,这是胶东半岛的常态。招远位于一处山谷中,几乎是四面环山,且是“左青龙,右白虎”,空间还算充足。招远是著名的*金产地,人口人,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产值几乎是栖霞的三倍。明明没有港口,却以*金产业推动着整个第二产业、乃至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招远

山东矿区地图,大多数都集中在半岛西北侧

再往后就是蓬莱和牟平。蓬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一个县级市独占5A级景区两个,4A级景区两个,3A级景区一片,是个典型的旅游城市。但蓬莱的第二产业却胜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人口更多的莱阳、栖霞、海阳都要高,这得益于蓬莱自唐代起就是登州治所,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但现今的蓬莱已经陷入衰退,在年时,蓬莱尚有人口人,年鉴中报的人明显是个虚数,实际现在仅剩41万,流失程度近似栖霞,大有内卷倾向。蓬莱的建成区面积只有25.53平方公里,是烟台市倒数第三,仅比栖霞市大点,严重缺乏现代化建设,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蓬莱的开发空间非常大。蓬莱城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与辽东距离最近。这座城的建设离不开唐代东征高句丽的构想,登州是当时最适合作为海港的小城,比那时胶东首府莱州城更为适合。今天计划架设跨海通道的构想,看中的也是蓬莱市最靠近辽东的地理位置。这座小城既没有芝罘区的人口多,也没有芝罘区的大港,更没有芝罘区的建成区面积,但产值却略高于芝罘,有点讽刺。

蓬莱

牟平跟蓬莱类似,也是一座古代小镇,并且也有不错的景区,有人口人,建成区面积44.37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历史底蕴丰富,人口也不少,虽然划了区,但城区还没跟莱山区连接上,烟台便开始把注意力向西拓展了。看似有非常好的天然良港养马岛,但实际上附近水很浅,无法停泊大型船只。牟平的建成区面积几乎是蓬莱的两倍,但二三产业都不及蓬莱,因此总产值只有蓬莱的三分之二。牟平东边与威海很远,并且隔着山,西边跟烟台市区也不相邻,既没有港口,也没有机场,已经陷入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了。

牟平

以上就是烟台市境内人口最多的九个区市,共万人,但是烟台市里连成一片的芝罘、莱山、福山、开发四区人口才万,全市区人口加起来(包括牟平区)也不过万,城区常住暂住人口全部相加也才.6万人,还没有临沂多,这么少的人口为什么还要修建地铁呢?我们就得聊聊烟台城区规划问题了。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必须从三千年前的胶东半岛开始讲起。

胶东半岛这块地盘原本住着东夷人,这个民族也有名人典故,比如大羿射日、后羿代夏等等(可不是后羿射日!)。在商朝,纣王兴兵征讨东夷导致后方空虚,因而在牧野一战轻易败给了周武王,导致商周更替。故《左传·昭公十一年》有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随着华夏文明的拓张,东夷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有的向东被称为“莱夷”,有的向南被称“淮夷”,莱夷这一支就是占据胶东半岛的民族。进入周代之后,姜子牙和周公分别被封于齐鲁二地,直接面对莱夷人的威胁,两国对待莱夷人的方法迥异:

太公(姜子牙)至国,修*,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但周公的儿子伯禽的治国思路便与之相反: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后而报*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迟,乃叹曰:“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鲁国强行改变莱夷人的习俗,而齐国则并不对此做过多限制,因此更多的莱夷人愿意加入齐国,齐国的地盘也因此比鲁国大了许多。这种统治思路意味着莱夷人的地盘将会以类似现代“自治区”的形式从属于齐国。看下图的地名便可发现,偌大一个“东莱”境内,居然是没有一个区划的,相比掖县、即墨、琅琊以西的齐国,特别是比起临淄附近众多的黑字地名,今烟台、威海在当时“空空如也”。

春秋战国

后来秦国打败五雄,齐国和平归附,齐国东边的东莱自然也被秦朝占有。

也不知哪个好事的,造谣说渤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可以获得长生不老之药,开启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误),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里:

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秦始皇先是派了徐巿寻药,但徐巿总是寻不来,秦始皇自知时日不多,便亲自前去寻药:

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原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注意看他的行进路线,他从琅琊出发,绕过荣成山,到芝罘,然后沿海西行。这说明秦始皇很清楚自己要去哪,但他显然没有找到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因为他到了平原津病情就加重,不久便病死了。

秦朝在胶东半岛设立的胶东郡,其治所是今莱西和今平度之间的古即墨,下辖的*县、腄县、夜邑、淳于、高密等地都位于胶东半岛的西北侧,较为靠近渤海,古即墨算是当时的中央,所以这个治所还算合理。

秦二世而亡之后,胶东被汉朝划入了青州刺史部,南边的琅琊郡则被划入了徐州。西汉的规划比较乱,还是看下面这张东汉的地图吧:

东汉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西汉时一气将海阳划入了琅琊郡,而东汉时青岛被划入了东莱郡。基本上烟台、威海、青岛这胶东三大市都是东莱郡的地盘。西汉的东莱郡治所位于掖县(今莱州),而东汉的东莱郡治所位于*县(今蓬莱与龙口之间),记住这两个地方。据说曹魏时期又被挪到了掖县,西晋时仍是掖县,大同小异,直接看地图吧:

西晋

越过混乱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我们来到隋朝。此时的胶东半岛完全由东莱郡管辖,治所仍是掖县,即墨已经南移,山东半岛东南侧的重要城市群已经开始出现(以往都集中在西北侧),琅琊郡和琅琊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讲一个冷笑话——胶东半岛是通过胶水连接在中国大陆上的:

自唐代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自汉代起,胶东半岛的东莱郡有两个主要治所,一个是掖县,一个是*县。两者相比,靠近中原的掖县更为常用,但*县同样发达。唐代将东莱郡一分为二,掖县那一半叫莱州,*县那一半叫登州,它们同属河南道。并初次设立了蓬莱镇,后升为县,作为登州治所。原先的*县是在今天蓬莱龙口之间的,到了唐朝它们终于被分为两个县。

唐代称“道”,宋代称“路”,北宋的登州和莱州属于京东东路,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条路上有没有一个爱逛美国风月场所的老大,但可以确定的是,胶东半岛在此时仍是登州和莱州分制的。

金时期的山东东路则将登州进一步拆分,将今烟台和威海划出了一个宁海州,治所位于牟平。

元朝的区划比较傻,他设了个“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看看这地图你就知道有多乱了:

后来我们终于挨到了明朝,汉人重新统治中华大地,胶东又重现出了唐宋时的模样。不过比起以前,明代的“府”规模比较大,登州府吃了些莱州府的地,而莱州府又向西吃了些密州的地,再往西则整个南北贯通划入青州府。

至清代,胶西地区的府数量增加,但胶东仍是登莱二府平分天下: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清末表面上的宁静——

洋人来了!

泱泱中华开始被各路列强瓜分,我们本该帮助其他附庸国抵挡外敌的侵略,可昏庸的晚清王朝令我们自身难保。清*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被迫开放了登州(后换为烟台)在内的多处通商口岸。俄、日、英、德瓜分了胶东、辽东半岛上的几个重要港口。

登州府被英国强租了威海卫,莱州府被德国强租了胶州湾。一战期间,日本登陆胶州湾,占领胶济铁路,二战期间更是蚕食华北,历经多年战争,我们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收回了故土。

历史故事就看到这里。不难发现,自汉代以来,胶东半岛的重心一直都是掖县(莱州)和*县(蓬莱/龙口),这两座城市都位于胶东半岛的西北侧,靠近中原文明腹地,并有内海之利(我们虽然不是罗马帝国,但渤海确实是我们的内海)。由于对莱夷人的放任态度,东南一带一直不受重视。中原文明为城市选址有这么几个标准:1.必须有河流过,确保水源和天然屏障。2.必须背山而建,有助于城市防御和协调生活气候。3.应当沿海,但不能完全贴在海岸边,内陆四方都应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像莱州、莱阳、龙口、招远、蓬莱、牟平、文登、即墨、胶州等城都比较符合这些特征。

但是洋*子就不这么想了,相对于我们农耕文明而言,远渡而来的洋*子更像是海洋文明,他们需要优良的港口。大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海岸有板块挤压形成的高度差,确保水深足够停泊大型远洋船只。2.有天然的避风半岛结构,可以减少建港成本。3.地面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通道,不能全是山地。4.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深度足够的河口也可以改造为海港。符合这些条件的天然海港有大连、烟台、威海、青岛、连云港、宁波、香港等。符合河口海港的有丹东、秦皇岛、天津、上海、杭州、温州、泉州、厦门、汕头、广州、防城港等。像蓬莱这种州府城市,虽然水深尚可,但没有足够大的半岛结构,因此最终被洋人换成了烟台。

于是乎,被洋人相中的烟台、威海、青岛三处次要地区,如今反而因为便于对外贸易的海港发展成了主要城市。原本胶东三座大城依次为掖县(莱州)、*县(龙口)、登州(蓬莱)反而被忽视,与烟威青临近的次级城镇牟平、文登、即墨、胶州也没有变成核心,一切经济完全让位于港口。类似的情况还有上海和香港,古时华东地区最大对外港口在宁波,上海是松江府下辖县,曾被称为“小苏州”。现在天地反转,宁波让位于上海,包括宁波人在内的大量外来人口也流入上海,松江府成了上海辖区,苏杭沦为上海的“孙子”。曾经的荒蛮之地,如今成了大都市,曾经的中原古城,现在反而成了乡下人,如此鸡犬升天就容易引起排外现象。

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地区充其量就是打个嘴仗,但在胶东地区可不一样。前面知道,莱夷人并没有被灭族,而是就地自治并融入了中华民族。胶辽人和中原人的性格特点非常不同,中原人勤劳而安分,胶辽人懒惰但勇敢,当两个文明擦出火花时,不同的性格特点就会相融。如果一个人即有中原人的勤劳,又有胶辽人的勇敢,那么他有很大概率会变得非常富裕。但一个人若是既有中原人的安分,又有胶辽人的懒惰,那么他就会安于享乐、以考公务员、事业编为荣、普遍流行官本位思潮。

看看山东的现状,你就知道发生了哪种思想融合。

烟台的城区规划,就是山东省思潮的一个缩影。下图是上世纪中期的烟台一带,四个*颜色的市区分别是烟台、蓬莱、*县和龙口:

烟台旧城区地图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当时的烟台城区仅包括芝罘区东南部一带,港口仅有烟台山西侧那一小块,各位知友,换做是你,你会如何发展烟台?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被“善意忽视”的龙口是怎么规划自己的:

龙口由*县和龙口港两个部分组成,加上北部沿海的娱乐居住区,共有三个城区。西边的龙口港全是橙褐色的工业区,仅有少量的金色居住区供工人居住,即便是南边填海的地区,也完全为工业而生。

所有工业产品都需要交通枢纽销往其他地区,远洋船是单次载重最多的交通方式,所以港口必须全力让位给工业,只有确保第二产业足够发达,才能保障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龙口的中央旧城区和海滨度假区都是以居民区为主,三个区划互不干涉,即使不连成片也不妨碍该地区的发达。事实已经足以证明龙口的成功,仅次于集全市之力打造的烟台开发区的龙口经济实力就是其规划合理的最好证明。

按照龙口的规划思路,烟台市应该将牟平和福山建设为居住区,这两地本就是古镇所在地,又有绝美宜居的*金海岸,比*县的市区还要完美。芝罘的北部还没有建设,就将这个靠近港口的空地规划为工业园区,将牟平和福山发展为居民商业区,三者亦不必相连,空出发展空间,岂不美哉?

那我们再看看烟台的神奇操作:

全市最好的芝罘区烟台港居然没有一寸工业用地!全是金色的居民区和红色的商业区。工业区反而搬到莱山南和牟平以及西边的福山开发区,这里明明应该规划成居住区才对!硕大的塔山岱王山阻隔了芝罘和莱山之间的通道。莱山是一个东部面海、西部背山的地区,是个天生适合资产阶级享乐的地区,但同时也是一个矿产地。从理论上说,如果想将莱山牟平建设为工业区,那么它必须要有一个出海港,然而并没有。整个莱山的沿海宜居地被建成了校区和居民区,但东边又不与牟平相连,牟平和莱山内陆的工业区既没有海港、也没有机场、还不临近铁路,只能用货车往芝罘港输送,然而莱山区靠近芝罘的还都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且只有一大一小两条路,势必要跟居民争夺路权。现在即便用隧道把塔山穿个稀巴烂,也远远解决不了烟台的交通问题,因此对地下交通非常渴望。

把大山放在市中心这种天才操作如果可行的话,那还不如把蓬莱、龙口、招远、莱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城市群。把海阳和乳山连成一片建个港口还能让莱阳沾沾光,要知道海阳到乳山的山谷通道可比芝罘到莱山的沿海通道要宽得多了!

再看看烟台西边,本该建成居民商业区的烟台开发区被迫分担了芝罘港的工业园区,从大量位于内陆的工业地来看,烟台的工业区并不依赖临近夹河给排水。而且无论是东边的莱山牟平工业区,还是西边的福山开发工业区,运输货物都要经过人口稠密的芝罘城区。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占用了城市交通资源。芝罘莱山两区不到一百万的人口,却堵得跟个三百万人口的城市似的需要建地铁。坐拥烟台地区最大的烟台港,周围却不设工业区,反而全是居民商业区,把芝罘湾当成摆设,没有第二产业的支撑,第三产业可不是要衰退么!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把夹河以东的烟台市区统统割让给威海,剩下的地方都有六千多亿产值,照样稳坐山东第三!

如今历史已经成为定局,总不能把芝罘莱山的居民区拆光重新规划。烟台经济重心向西拓展是当今亡羊补牢的最佳手段,机场也被挪到了西边的潮水,对龙口人和蓬莱人而言都能坐上飞机了。附近大季家一带的半岛虽然没有芝罘那么好的天然避风港,但这里的航道水域开阔,可以建成大片港口和工业园区。目前蓬莱也在积极的向东拓展,尽力与东边的工业区连成一片。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内,这里必将成为烟台的经济中心。但现在想起给开发区建两座港,当初设立莱山工业园区和莱山开发区的时候为什么不建港?假如东西两边的工业区都有各自的出海港,对芝罘区的交通压力自然就会减轻许多,如果再将芝罘区过度膨胀的人口向西迁移,那么烟台市不建地铁也照样能活。

烟台将蓬莱和长岛划区,距离万的地铁人口仍然差一个栖霞或龙口。吞并栖霞不会增加通路长度,但栖霞已经没有什么可发展空间,且人口流出非常严重,应该将栖霞的人口引进到开发区,腾出空间给剩下的栖霞人搞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吸收龙口为市区才是正确操作。

烟台一共有四个港区,吸收了龙口以后,就全部属于烟台市区。蓬莱港主要是便于与辽东联络,如果建起跨海通道,则海港的作用也会被新港所取代。龙口到机场有东西走向的G18和S两条康庄大道,未来可以进一步在此地建设一条铁道。龙口需要海运的产品可以直接从龙口港出口,需要空运的货物可以迅速向东运输到机场,需要陆路则可经由铁路直接向内陆运输,都非常方便。

渤海的跨海通道已经计划许多年,两个瓶颈是:1.让蓬莱得了便宜烟台市得不到好处心理不平衡;2.长岛县班子分散不好协调。现在长岛蓬莱都划归烟台,上述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以前的计划是架桥,但根据现在的分析,长岛是个非常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架桥会严重破坏岛上环境;且冬季西北横风严重,极易发生事故;战时也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还会影响渤海湾船只通航,因此桥梁便改为海底隧道。但这样一来,长岛人民可就完全享受不到铁路带来的便利了。不过这也没什么,有分析指出,长岛县四万人口里已经有三分之一不在长岛生活了,尤其是年至年,小学生数量减少了44%,中学生减少了73%,侧面表现出长岛的教师资源、尤其是中学教师素质较差,引起大量学生外出就读。长岛县的就业、医疗、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发展都很迟缓,且向南岛集中。明明是旅游地区,第一产业却远胜于第三产业。烟台目前的计划是将北五岛人口引入南岛、将南岛人口引入蓬莱,确保户籍人口不再增长,以缓解地方压力。

在渤海跨海通道完全建成的年后,可以想想出一个与唐宋明清一样以登州为核心的胶东城市群,那时的市区可能已经包括莱州,威海还是并入登州更加合适。至于位于山南侧的莱阳、莱西、海阳、乳山,还是跟着同样位于山南的青岛比较好吧。希望不久的将来,所有人都可以处在城市化、现代化程度极高的高质量生活中,希望不要再有“玩坏芝罘港”这类天才的操作。说到底,不要老是抱着洋人玩剩下的,多看看我们中华文明传统城市才是发展的捷径。

希望烟台越来越好!希望胶东越来越好!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谢谢!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